close

究其人

愛新覺羅··胤禮,康熙三十六年丁醜三月初二日寅時生。生母庶妃陳氏(二等侍衛雲麾使陳希敏女)即純裕勤妃,旗籍正紅旗。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,因康熙子嗣多有早夭幼殤,故實為第十七皇子。胤禮幼從學沈德潛,此人為清代一名士,年輕受業於葉燮,因而在詩論上近受其影響,只可惜了無其積極之觀。史載,胤禮工書法,善詩詞,自是豐神俊郎,文采風流。曾看閻崇年一書中提到康熙眾子時以幾類分之,當時只將胤禮歸入生活型。其實不然。從史上看來,這位十七阿哥文才不比三阿哥胤祉、五阿哥胤琪以及十二阿哥胤祹遜色。其作《越大岡嶺》詩雲:“已過連雲棧幾重,何如首險大岡峰。行人莫慢生勞頓,萬山千山不易逢。”亦有《春和堂集》、《靜遠齋》等留世。其字直與十三阿哥胤祥、十四阿哥胤禎不相上下,如今成都杜甫草堂後門的“草堂”和草堂內石碑“少陵草堂”書跡即其提寫。文殊院藏有雍正年間已封為果親王的胤禮所贈墨寶,此條幅上書:“日面月面,胡來漢現。有時放行,有時把斷。世法佛法,打成一片。苦作一片會,遇貴即賤。不作一片會,麥裏有面。”便有旁書亦稱其精通詩歌音律,在其《西藏往返日記》中,七世達賴喇嘛歌舞盛筵款待,所見古風舞蹈令觀者自言“目為愕眙,心神搖盪”,遂急索出處。得知為唐風時,仍追本溯源,甚至聯想到《周禮》國風、《禮記》所載東夷南蠻聲歌之遺風。此又顯其博古通今,便是才華非凡。更加之通曉漢、藏、滿、蒙文,又篤信佛教,博通佛典群籍,大約是在雍正元年開始的親自動手或組織譯師編譯佛經, 其跋中常留:“文殊皇帝第十七子和碩康賽親王二十六歲時翻譯”或“康賽王二十六歲時組織眾譯師翻譯”等語——康賽親王即果親王允禮。又是雅擅丹青,除親自繪製過雍正帝像外,在噶達惠遠廟時,也繪製過七世達賴喇嘛全身像一幅。

玉牒記載,胤禮嫡福晉鈕祜祿氏,果毅公阿靈阿之女;側福晉孟氏,達色之女。第一子未有名,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十六日戌時生,母側福晉孟氏,達色之女;本年十月初八日申時卒。第一女,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二月二十一日辰時生,母為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;女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子時卒,年二歲。

身何營

不過十七阿哥在康熙年間史載上必未有多少筆墨,“康熙四十四年,從幸塞外。自是輒從。”這是唯一的一處記筆。大約一則出生較晚,同時母妃地位不高——滿人以“子憑母貴後母以子貴”為旨。而在他初入舞象之年時,九龍奪嫡的局勢已然成形,對於一位即無強大政治靠山而且年歲不大的皇子來說,在宮中還未站穩腳,避開這種旋渦是明智之措,投靠其中一黨,亦是為作長久打算。一般統認為十七阿哥早年就隱秘地進入“四爺黨”,依憑當日康熙駕崩,胤禮以豐台大營兵守暢春園,助四阿哥登位;又以及他日後的通達官運也是一憑證。其實胤禮當年只在皇宮守侍,並未到暢春園。至於他能夠得到重用,與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帝前力保“允禮居心端方。乃忠君親上,深明大義之人”的奏稱相干。倒還看到有論及他是“八爺黨”,以隆科多言,康熙帝駕崩,隆進城,於西直門大街遇見皇十七子胤禮,“告以皇上紹登大位之言。果親王(即胤禮)神色乖張,有類瘋狂,聞其奔回邸,並未在宮迎駕伺候。”;並以其娶阿靈阿之女——阿靈阿亦屬“八爺黨”;而在雍正元年胤禮就被派去守景陵——康熙的寢陵,便是疑他有嫌。此說法也不儘然,皇子婚事皆由皇帝指定,而十七阿哥有不同八阿哥對皇位有心,須依岳丈之勢。其次,我贊同紀連海先生所提胤禛“無詔繼位”。史料中記,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到南苑行圍,十二月初七不豫,回駐暢春園,十三日既病重,及至賓天,雍正帝語八阿哥胤禩“並不並不哀戚,乃於院外倚柱,獨立凝思,派辦事務,全然不理,亦不回答,其怨忿可知。”而九阿哥胤禟則“突至朕前,箕踞對坐,傲慢無禮”,皇子們如此反應,倒意味著之前所猜俱不成真,或者康熙至最後時刻也沒能定奪。而這又導致了雍正帝對兄弟們的猜忌,對胤祉即令其守陵後囚禁——當然這也與他先前與太子素親密有牽扯,對“八爺黨”更是重重打擊,而基本不捲入爭鬥的胤祹(他更是像被康熙犧牲掉的棋子。康熙六十一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,有書說是為康熙信任而用以牽制老四以及老八他們)後亦被降爵貶秩,所以十七阿哥的待境也就不算是特例。我倒是以為胤禮之聰靈,當是旁觀在側,或偶有舉動也是各方兼顧未可。只是他於老十三私交甚好,才能不至落了敗。

得見待

雍正元年四月因辦理景陵盡心效力而被封果郡王,管理籓院事。同月封多羅郡王,管理武英殿和禦書處。七月,正黃旗蒙古都統伊都善緣事革職,受命管理此旗。雍正二年 (1724)正月,鑲藍旗漢軍都統伊爾拜緣事革職,以其管理此旗。五月,管理鑲紅旗並仍兼管鑲藍旗漢軍都統。雍正三年 (1725)七月,吏部尚書兼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前往阿蘭善山等處修理城池,開墾地方時,命允禮管理藩院事務。九月,上諭宗人府:“果郡王實心為國,凡所交之事,盡心竭力辦理,操守亦甚清廉,隨聯行走之處甚多所費甚繁,俸銀傣米照親王給與,護衛亦照親王府額”。雍正四年 (1726)三月,兼管鑲藍旗滿洲都統。七月,奉命同康親王崇安稽查國子監。雍正六年 (1728)二月,特晉親王,封和碩果親王,諡號 “毅”,故又稱其為果毅親王允禮。雍正帝諭稱允禮為 “聯之子弟及世世子孫之表範”。六月,兼理鑲藍旗蒙古都統。雍正七年 (1729)七月管理工部九月,同大學士蔣廷錫、內務府總官海望總理戶部三庫。雍正十一年 (1733),管理宗人府。七月,管理戶部事務。康熙帝創行密折制到雍正年間更是完備,允禮常上密折,密奏部院和地方之事,卻又是於壞法欺公處嚴厲,于民生艱難處寬厚。

史稱胤禮好遊歷,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跡,留有遺蹤。只是身為皇子兼要臣,如不是于雍正十一年,奉命赴泰甯,送達賴喇嘛還西藏,恐怕也不得此幸漫遊。此行中作《經相嶺口占》一詩,對諸葛亮甚為景仰,雲“奉使撫西戎,嚴冬登相嶺。古人不朽名,千載如斯永”。到四川遊覽武侯祠,為大殿正中題匾《名垂宇宙》,筆力飄逸遒勁,自辟新境;在杜工部祠的草亭裏,題有《少陵草堂》石碑;文殊院內題有《開甘露門》的匾額;德陽落鳳坡龐統祠內,亦有其《忠節凜然》的題匾。在南星鎮館驛內,又親手繪了一幅“墨松圖”,筆力奔放,水墨淋漓,趣在法外。為綿州才子李調元稱:“親王畫松有仙骨,畢宏豐偃兩超越。偶拈墨筆掃青松,百尺霜皮掛東壁。蛟螭蟠拏撐碧空,雷雨淋漓垂空蒙。屈鐵陰森戛寒月,高枝慘烈來悲風。”到達噶達受迎接,聽經講法,“極有根機,授之即悟,篤信無上”,因“皇子毫無驕橫姿態”而倍受達賴喇嘛和其他人的愛戴。達賴喇嘛贈上自己所著的 《上師瑜伽》《獨雄大威德修行法》《無量壽長壽儀軌實施法》等教誡和其他所依之法。後來,允禮將這些作品翻譯成了蒙文。他還將此行經歷寫成兩卷的《西藏往返日記》,記錄了去四川時途中的所見所聞。這部書對研究當時直隸、山西、山東、四川的地理環境,風土人情,城池及駐防八旗和綠營兵的情況很有價值。

自得園

自得園,果毅親王胤禮府邸,因雍正賜號“自得居士”而名。系京西一座王公修建的邸園,為雍正賜建。這座園址規模很大,包括承澤園、吳家花園和掛甲屯村西、村南部份地區。後至清咸豐間,園區逐漸變小,一園改為兩園,據多年查訪和史料佐證,對這座園林初探如下:在京西有康熙賜園一處,名“鏤月開雲”(即後來胤禛進行擴建為圓明園十景之一的牡丹台。)雍正七年七月十一日,果親王奉旨管理工部尚書事務,後至雍正八年五月初七日,奉旨管理圓明園兵丁,即護衛軍。雍正居京師大內,允禮居城中府邸侍奉。雍正駐蹕京西圓明園時,他跟隨出城,在自得園中侍奉。

據允禮御賜自得園記雲:“聖上駐蹕圓明園,臣允禮扈從,蒙恩於園西南隅賜地一區,山環水匯,因地勢之自然,以為邱壑,取方定位,庀林鳩工,皆出內帑而官監之園成。”由此可知,允禮在京西修建的自得園,為雍正賜建,造園費用皆出內帑。

據果親王集載:“雍正三年(西元1725年)恩賜築園於西苑旁(即所指京西暢春園西部之西苑)。”清全盛時,這裏建閱武樓一座,為校閱圓明園護軍八旗兵的教場,其名一至延用至今。並恩賜禦書匾額五幅:自得園、春和堂、靜觀樓、心曠神怡、遜志時敏。

《嘯亭雜錄》中說:“果親王府在草廠胡同,今為瑞親王府。”從《乾隆京城全圖》看,果親王府在東官園,與西邊的質親王府相鄰。對自得園園址,有兩種認定,一種認定其園址在今頤和園東宮門前偏東北一帶地方,一種認定其園址是今北京大學所轄承澤園、吳家花園、掛甲屯村南一帶地方。而名士張伯駒住所“承澤圓”,便是當年的果毅親王府。

身何處

雍正十三年,胤禮還京師,受命辦理苗疆事務。後世宗疾大漸,受遺詔輔政。雍正在“遺詔”中給予他極高評價:“果親王至性忠直,才識俱優,實國家有用之材,但平日氣體清弱,不耐勞瘁。儻遇大事,諸王大臣當體之,勿使傷損其身,若因此而損賢王之精神,不能為國家辦理政務,則甚為可惜”(有人以為因怡親王勞心過度早逝,因而雍正也特別關憂此弟。)

乾隆繼位後,胤禮為輔政大臣(其他為莊親王胤祿及張廷玉、鄂爾泰、海望),命總理事務,解宗令,管刑部。尋賜親王雙俸,免宴見叩拜。因其密疏請蠲江南諸省民欠漕項、蘆課、學租、雜稅,上允之。諭曰:“果親王秉性忠直,皇考所信任。外間頗疑其嚴厲,令觀密奏,足見其存心寬厚,特以宣示九卿。”又以其體弱,上命在邸治事,越數日一入直。然而至乾隆元年,坐事,罷雙俸。這一段突兀的不找邊際,如此事主,卻得這般境待。這其中又有人認為自怡親王逝去雍正即不信任胤禮,而果親王在梓潼七曲山文昌帝君正殿題寫了一幅楹聯:“列天上星班,兩字傳心惟孝友;掌人間祿籍,千秋大業在文章。”楹聯中的“孝友”二字暗諷了雍正不孝友殘害弟兄的行為。時為雍正所暗恨。乾隆秉其父皇遺意對果親王漸施冷遇,先是“奪雙俸”,繼是下詔令:“優准其在府中理事,不可輕易上朝”。只是個中曲直,如今已是不能明瞭了。我亦以為雍正之生性多疑,倒是很可能不盡信而用,而胤禮亦是膽戰過日,言以臨深淵履薄冰猶未過分。況複胤禮因此憂思重重,甚至不願再理會鈕祜祿氏也未可,似乎止側福晉為其添子也可見一斑。而除老八外(傳言福晉是妒婦),胤禮應該算是皇室宗親中納房最少者,便不是瀟灑倜儻,卻也要以子嗣為重,最後卻是如此結局。政勳功累,或是自此只能小心翼翼伴君側,不作多想。
乾隆三年正月,病篤,上遣和親王弘晝往視。二月,薨,上震悼,即日親臨其喪。予諡。此時胤禮方四十二歲,天縱其才,猶有妒時。因其無子,以世宗第六子弘適為之後。

一說果親王寢園在上岳各莊,據悉如今也是一片菜園,鬱鬱滿目,保存得還算好。不過其王府在後來又為瑞王府,于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所毀,卻是遷址到育幼胡同,聽聞有拆移之危。

盡數遺

《七筆勾》:

萬里遨遊,百日山河無盡頭,山禿窮而陡,水惡虎狼吼,四月柳絮稠,山花無錦鏽,狂風驟起哪辯昏與晝,因此上把萬紫千紅一筆勾。

窯洞茅屋,省上磚木措上土,夏日曬難透,陰雨更肯露,土塊砌牆頭,燈油壁上流,掩藏臭氣馬糞與牛溲,因此上把雕樑畫棟一筆勾。

沒面皮裘,四季常穿不肯丟,紗葛不需求,褐衫耐久留,褲腿寬而厚,破爛亦將就,氈片遮體被褥全沒有,因此上把綾羅綢緞一筆勾。

客到久留,奶子熬茶敬一甌,面餅蔥湯醋,鍋盔蒜鹽韭,牛蹄與羊首,連毛吞入口,風捲殘雲吃罷方撒手,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筆勾。

堪歎儒流,一領藍衫便甘休,才入了黌門,文章便丟手,匾額掛門樓,不向長安走,飄風浪蕩榮華坐享夠,因此上把金榜題名一筆勾。

可笑女流,鬢髮蓬鬆灰滿頭,腥膻乎乎口,面皮曬鐵銹,黑漆鋼叉手,驢蹄寬而厚,雲雨巫山哪辯秋波流,因此上把粉黛佳人一筆勾。

塞外荒丘,土韃回番族類稠,形容如豬狗,性心似馬牛,嘻嘻推個球,哈哈拍會手,聖人佈道此處偏遺漏,因此上把禮義廉恥一筆勾。

這首詩的出處便有一說是胤禮在親臨川邊藏區所作,當然還是不可信,畢竟負皇命千里迢迢入藏,深裏就是對西藏的政治歸化,此詩頗是不敬,語焉不屑,未必不是旁人所作誆其名。

《綿州》:

左綿治界川東路,涪水天池山澤互。芙蓉流學巴字環,臥龍象作鬥樞布。泉飛廉讓示官箴,井出形鹽足民賦。盛暑無虞蚊蚋侵,法堂不借鷹鸇亻素。三冬氣候只如春,風霜不改青青樹。唐家帝子愛樓居,碧瓦朱甍半新故。切星憑眺屬騷人,浩蕩雲天慨前度。北望嵯峨指大匡,世傳李白讀書處。朗抱不遇軒與羲,空教筆底騰煙霧。蜀江自昔火曆英靈,問今誰繼青蓮步?

此詩為果親王遊覽綿州山山水水,對綿州的地形地貌、風景名勝、物產、氣候以及緬懷李白英靈有感所做。

胤禮所著《工程做法》,卻是有關水利、建築方面,竟是全通之才。

引用書目:

《清史稿》列傳七、

《清史研究》2002年第三期 99-105 [作者簡介]那仁朝格圖 (1970-),男,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生、

《東華錄》[]王先謙、

《永憲錄》、

《清實錄》等……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rlotte14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